关于下达合肥市2022年度第二批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立项项目的通知

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合肥市2021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科技创新政策)》(合科〔2021〕97号)和项目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经专家评审,市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投促局联合审核,遴选公示等程序,并报请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2022年度第二批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立项计划下达给你们,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发榜单位填报。请各发榜单位认真填报项目任务书(一式四份,详见附件2),项目任务书绩效指标必须不低于项目申报书中的指标。发榜单位2023年8月11日之前,将与揭榜单位的合作协议、本单位支付凭证、揭榜单位开具的发票等纸质材料(一式一份,与项目任务书分开)和电子扫描件随项目任务书,同步报送至所在县区科技部门初审。立项拨付首笔财政支持款项,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依据发榜方向揭榜方拨付首笔资金金额核定。

二、县区科技部门初审。县区科技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职责,对项目任务书等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绩效指标不低于项目申报书中的指标,并于2023年8月18日之前将任务书及相关材料报送至市科技局对口处室。

三、对口处室严格把关。对口处室严格审核项目任务书,重点审核绩效指标,确保绩效指标不低于项目申报书,同时做好后续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

四、认真落实主体责任。项目承担单位要落实好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详见附件3)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科研自主权接得住、管得好。

业务咨询电话:

高新处:任清晨、胡林和 63538653

成果处:李  嵩、姚  坤 63537767

农社处:杨  光、盛  敏 63538655

实保处:李志刚、李  锋 63538227

资配处:杨  青、龚  雷 63538652

附件1:合肥市2022年度第二批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清单

附件2: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任务书(模板)

附件3:合肥市财政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17日

附件1

合肥市2022年度第二批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所属县区 补助金额(万元)
一、高新技术专项(16项)
1 GJ2022GX34 极低温测控系统关键芯片技术研发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原公司名称: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新区 50
2 GJ2022GX35 自动驾驶多传感器感知与融合算法研究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3 GJ2022GX36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多目标优化智能交通管控系统 合肥革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4 GJ2022GX37 智能HMI终端系统开发与应用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5 GJ2022GX38 数据中心声纹库构建及AI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 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6 GJ2022GX39 面向电力信息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多模态智能感知与运维系统 安徽国信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7 GJ2022GX40 量子通信方向——全国产化城际QKD用集成制冷单光子探测器 合肥量芯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8 GJ2022GX41 量子安全人员和环境物联管理系统 安徽云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瑶海区 100
9 GJ2022GX42 端融合的智能分析网关及协同平台研发 安徽旭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10 GJ2022GX43 高分辨率、高穿透能力地下空间数字化探测 安徽隼波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11 GJ2022GX44 40MPa高压柱塞泵铜钢双金属缸体产品的开发 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12 GJ2022GX45 锥形水泥杆智能检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立翔电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肥西县 75
13 GJ2022GX46 磁电感应热及非热特性在食品中的创新应用及家电产业化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肥西县 100
14 GJ2022GX47 基于图像识别的环境调节器关键性能件检测技术及产业化设备研发 合肥安信瑞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庐阳区 100
15 GJ2022GX48 用于质子医疗的治疗头上电离室研制 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庐阳区 100
16 GJ2022GX49 集成电路基板CMP抛光垫用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的生产开发 合肥宏光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包河区 100
二、社会发展专项(7项)
1 GJ2022SH17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介入的自主超声柔性扫查技术研究 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2 GJ2022SH18 生物合成贻贝粘蛋白攻关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 合肥贝壳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3 GJ2022SH19 面向新能源商用车换电模式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安徽慧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巢湖经开区 100
4 GJ2022SH20 碳排放低运营成本乡村污水净化设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安徽宝绿光电工程有限公司 瑶海区 100
5 GJ2022SH21 气悬浮高效透平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安徽润安思变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6 GJ2022SH22 德谷胰岛素制备工艺开发 合肥天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7 GJ2022SH23 基于5G技术的管网节能系统智能化决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安徽三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100
三、科技强农专项(6项)
1 GJ2022QN10 面向市场抽样的农药残留现场可视化动态荧光成像监测装备研发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包河区 100
2 GJ2022QN11 高产抗逆优质香型两系籼粳交再生稻新品种选育与丰产增效栽培技术集成 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瑶海区 100
3 GJ2022QN12 高品质南瓜新品种选育 安徽美亚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经开区 100
4 GJ2022QN13 适度规模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数字化平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庐江县 100
5 GJ2022QN14 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安徽佳烨农业有限公司 肥西县 100
6 GJ2022QN15 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肥东县 100

 

附件2

任务书编号:

项目类别:

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

项目任务书

(2022年度)

项 目 名 称:

发 榜 单 位: (盖章)

发榜单位地址:

揭榜牵头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归口管理部门:

项目起止日期: 至

注:项目起始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12月12日(合肥市2022年第二批市关键共性技术

研发“揭榜挂帅”榜单任务发布之日)之后,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正式稿删除)

合肥市科技局制

二零二二年

编 写 说 明

1、本合同书适用于签订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时使用,并经归口管理部门,即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

2、发榜单位应与揭榜单位签订协议,明晰各方责任、任务及项目资金分配,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3、任务书签订后原则上不能变更,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确需变更或终止的,由项目发榜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4、项目负责人应为发榜单位或揭榜单位在职或为项目实施而正式聘用的人员,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科研信用记录良好,并附工作关系证明。

5、对“揭榜挂帅”立项项目,市财政给予发榜方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支持;立项拨付首笔款项,拨付资金额度不超过发榜方向揭榜方拨付首笔资金的50%,且不超过财政资金的50%,项目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资金。

6、发榜单位要落实好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科研自主权接得住、管得好。

7、项目编号由市科技局统一编制。文本规格为A4开,封面格式不变,正文一律用小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小4号黑体字在线打印,一式四份。

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

项目任务书信息表

项目名称
项目领域
发榜单位 名 称
主管部门
负 责 人 电话
E-mail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 系 人 电话
传真 E-mail
项目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学历 学位
单位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项目组 国内总计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国外总计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项目经费情况 总经费:  万元 市财政拨款:      万元
单位自筹:          万元
其他:              万元
揭榜牵头及合作单位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述。

聚焦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对比情况(注明国外对标企业及主要指标),现有研究基础及差距,防范重大科技风险、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必要性、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1000字)

 

 

 

 

 

 

 

 

 

 

 

 

 

 

 

 

 

 

 

 

 

 

 

 

 

 

 

 

 

 

 

 

2、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点,包括技术难点突破、创新点。项目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组织方式、资金需求等。3000字)

 

 

 

 

 

 

 

 

 

 

 

 

 

 

 

 

 

 

 

 

 

 

 

 

 

 

 

 

 

3、预期取得的技术性能指标和标志性成果。

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可考核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最先进水平性能指标的比较及差距(注明国内外对标企业及主要指标),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形式。(限1000字)

 

 

 

 

 

 

 

 

 

 

 

 

 

 

 

 

 

 

 

 

 

 

 

 

 

 

 

 

 

 

 

 

 

 

 

 

 

 

 

 

4、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

对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的预期分析,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化解措施。1000 字)

 

 

 

 

 

 

 

 

 

 

 

 

 

 

 

 

 

 

 

二、项目人员情况

项目负责人简介
重点填写所从事专业领域研发经历、主要成果、技术述评和管理能力等
项目组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 出生年月 性别 从事专业 职称 学历 所在单位 项目分工 签名

三、经费预算

资金预算     (万元)
资金来源 金额 其中
       年        年       年
1.市财政拨款
2.项目发榜单位自筹经费
其中:银行贷款
3.其它经费来源
来源合计

四、项目进度计划(说明项目进度,包括实施方案、实施地点、阶段性成果等内容)

序号 时间 年度实施内容和目标

五、项目绩效目标

一、放大拉动指标
指标类别 明细指标 预期绩效目标
放大拉动指标 1.新增销售(万元)
2.新增利润(万元)
3.新增税收(万元)
4.带动企业研发投入(万元)
5.拉动产业投资(万元)
6.建成中试生产线(个)
7.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数(个)
8.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数(万元)
9.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个)
10.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数(万元)
11.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万元)
12.带动产业链经济效益(万元)
二、创新成果指标
指标类别 明细指标 预期绩效目标
知识产权 1.专利申请数(项)
(1)申请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
(3)外观设计
2.专利授权数(项)
(1)授权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
(3)外观设计
3.软件著作权授权数(项)
4.申请新品种(项)
(1)申请国家审定新品种
(2)申请省级审定新品种
(3)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5.新品种授权数目(项)
(1)省级审定新品种授权数(项)
(2)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数(项)
6.国家新药注册申请
7.国家新药证书授权数(项)
8.临床研究批件授权数(项)
9.申请医疗器械(项)
(1)国家医疗器械注册
(2)省级医疗器械注册
10.医疗器械证书授权数
(1)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2)省级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11.申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12.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授权数(项)
13.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4.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授权数(项)
15.制订标准数(项)
(1)国际标准
(2)国家标准
(3)行业标准
(4)地方标准
(5)企业标准
16.其他知识产权(个)
其他成果 17.其他科技成果产出
(1)新工艺
(2)新产品
(3)新技术
(4)新装置
(5)其他
三、技术合同交易指标
指标类别 明细指标 预期绩效目标
合同指标 1.认定的合同数(份)
2.合同交易金额(万元)
3.需购买技术的开支(万元)
4.可转让卖出技术的金额(万元)

六、任务书签章

 

经办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发榜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经办人(签字):                         科室负责人(签字):

 

县(市)区、开发区科技部门负责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经办人(签字):                      处室负责人(签字):

 

 

市科技局负责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七、附件材料

合作协议等

附件3

合肥市财政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合肥市财政局 中共合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 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合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合肥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合肥市审计局

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2022年8月5日

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和《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皖财教〔2022)134号)要求,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打造科创名城作出更大贡献,现就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如下措施。

一、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一)简化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费用预算,各类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计算类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合并项目评审和预算评审,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评审时同步开展预算评审。(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二)下放预算调剂权。单台(套)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不再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其预算调增。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采购事前审批和预算调剂制度,统筹现有设备配置情况和科研项目实际需求,鼓励设备开放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单台(套)50万元以下的设备费及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由项目承担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市自然科学基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等科技计划(专项)中推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中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和财政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

(四)合理确定经费拨付计划。项目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费拨付计划并及时拨付资金。首笔资金拨付比例要充分尊重项目负责人意见,切实保障科研活动需要。市财政局、项目管理部门可根据项目单位实际需求,在预算批复前预拨科研经费。加强经费拨付与项目立项的衔接,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20日内,将年度预算经费一次性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负责人意见,及时将经费拨付至项目参与单位。(市财政局、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五)改进结余资金管理。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可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也可设立“结余经费资金池”出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项目终止实施、撤销、未按期一次性通过综合绩效评价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六)提高间接费用比例。间接费用按照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其中,200万元及以下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不超过40%;2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30%;5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25%;1000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以及成套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6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七)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属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选择部分单位开展试点,允许其从稳定支持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由单位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奖励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试点单位自主决定,在单位内部公示。(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八)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项目参与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九)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结合本单位发展阶段、类型定位、承担任务、人才结构、所在地区、现有绩效工资实际发放水平(主要依据上年度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数据确定)、财务状况特别是财政科研项目可用于支出人员绩效的间接费用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保障基础研究人员稳定工资收入、调控不同单位(岗位、学科)收入差距等因素,向市人社、财政部门申报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分配绩效工资时,向承担国家科研任务较多、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员倾斜。探索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极少数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市级财政科研经费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其减值及破产清算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按职责负责落实)

(十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各单位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对持有的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规定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剩余部分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用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相关工作,具体分配方式和比例在充分听取本单位科研人员意见基础上约定。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加大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评价指标权重,把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四、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

(十二)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要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报销、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人力成本费用(含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可根据情况通过科研项目经费等渠道统筹解决。(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三)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项目承担单位因科研活动实际需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由其主办的会议等,对确需负担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旅费,可在会议费等费用中报销。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住宿费可实行包干制。对临床试验、问卷调查等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科研活动支出,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项目承担单位要落实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制定内部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程序、经费标准、管理要求等内部报销规定。(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四)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在项目实施期末实行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完善项目验收结题评价操作指南,细化明确预算调剂、设备管理、人员费用等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具体要求,避免有关机构和人员在项目验收和检查中理解执行政策出现偏差。财政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在100万元以下的可由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结题依据,取消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项目承担单位对经费决算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项目管理部门适时组织抽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十五)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市属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财政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规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项目承担单位依法向监管部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的,监管部门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项目,原则上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市公管局负责落实)

(十六)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对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管理应与行政人员有所区别,对为完成科研项目任务目标、从科研经费中列支费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按业务类别单独管理。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要求限制。(单位主管部门、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五、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

(十七)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科技金融产品,吸引民间资本、撬动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支持企业与各级自然科学基金共同出资设立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鼓励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含企业自立研发项目),横向科研经费按合同由高校院所、企业自主管理、规范使用,对实际到账30万元及以上的单个项目,可视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负责落实)

(十八)强化财税政策引导作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支持政策,实施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增信分险机制,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十九)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给予岗位管理、绩效奖励、考核评价等充分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制定负面清单,赋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围绕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除特殊规定外,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由新型研发机构依法取得、自主决定转化及推广应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和落实)

(二十)开展顶尖领衔科学家支持方式试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面向全球、全国遴选全球顶尖的领衔科学家,给予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在确定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任务范围内,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科研经费使用;3至5年后采取第三方评估、同行评议等方式,对领衔科学家及其团队的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以及聘用领衔科学家及其团队的单位服务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措施。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发挥作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六、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十一)健全科研绩效管理机制。项目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绩效导向,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对自由探索型、任务导向型等不同类型科研项目,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和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引导科研资源向优秀人才和团队倾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十二)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增强监督合力,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推进审计、监督、检查数据汇交共享和结果互认。减少过程检查,原则上一个项目周期“最多查一次”,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项目承担单位要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确保经费合理规范使用;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市审计局、市财政局、项目管理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二十三)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禁止性行为。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负面清单进行检查、评审、验收、审计,对尽职无过错科研、财务等相关人员免予问责。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创新项目,原始记录证明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的,经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可允许该项目结题。承担该项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继续申请利用财政资金的创新项目不受影响。(市科技局等项目管理部门、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七、组织实施

(二十四)及时清理修改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要聚焦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清理修改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部门规定和办法,市科技局牵头做好督促落实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落实好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科研自主权接得住、管得好。(有关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十五)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指导和新旧政策衔接。有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跟踪指导,适时组织开展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要适时总结评估有关试点政策举措,及时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新旧政策按照项目组织实施阶段,实行分类衔接。具体事项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另行制定。(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各县(市)区、开发区可参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改革完善本地区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258666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