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关于征集光储融合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典型案例的通知

濉溪县工信局、三区工信局(科技经济信息化局)、高新区经发局,市相关部门:

“双碳”目标下,光伏正加速迈向主力能源。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刚需配置,近年来迎来了关键爆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生产、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并鼓励发展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光储融合技术的发展,强调了光储融合在能源电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推动光储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能源局等五部门印发《安徽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方案的通知》,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省各类建筑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培育打造一批省级试点示范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广光储融合新型储能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助力储能在光伏发电各类场景中更好得实现商业化应用与高质量发展,现启动《光储融合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2024年9月案例征集与审核优选

二、案例类型

围绕光伏建筑一体化、农(渔)光复合利用、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低碳园区、共享储能等方面,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前景良好、可复制推广性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创新应用场景,项目应具备典型性、创新性、经济性和商业推广价值。

三、案例内容

(一)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概况、光储系统设计方案、技术创新点、项目运行情况、商业模式与经济性分析等方面。

(二)项目亮点:梳理总结本项目的典型性/创新性,示范意义、社会价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广价值/应用前景。

(三)问题和经验:总结本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四、工作安排

请有意向申报的企业提供一至两个本企业参与的光储融合典型案例,填写《案例征集表》,并于2024年9月30日前提交至市工信局电子信息科邮箱。届时将择优创新应用场景案例推荐省厅遴选奖补。

联系人:张浩瀚联系  电话:3198225

电子邮箱:1057459637 @qq.com

附件:光储融合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典型案例征集表

淮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0日

附件

光储融合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典型案例征集表

内容要求:

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典型经验和做法、问题和建议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图片要求1M以上),总字数要求为1500字。

格式要求:

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居中,申报单位为仿宋-GB2312小四号字、居中,一级标题为黑体四号字、两端对齐,二级标题为黑体四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内容为仿宋-GB2312四号字,段落行距为1.5倍行距。

XXXXXXXXXX项目

申报单位:XXXX

摘要:XXXX(黑体小四号,居中200-300字)。

实景图

一、项目情况

1、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项目规模   投运时间  
项目亮点 100字以内
系统组成 【光伏、储能、充电桩、其他能源等】
技术路线 【锂电、钠电、液流、铅酸、压缩空气、飞轮等技术路线】
参与单位 □业主 □EPC □关键设备供应商
应用类型 □光伏建筑一体化 □农(渔)光复合利用 □智能微电网 □虚拟电厂 □低碳园区  □共享储能
应用场景 □大型地面 □高海拔极寒□中/平原 £沙戈荒 □山地丘陵
□分布式 □工商业

□户用

□近海/水面 □近海

□水面

□其他  

2、光储系统设计方案

项目系统组成(发电资源情况、储能容量)、系统架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控制策略、电压等级(1000V、1500V)、热管理方式(风冷、液冷)、光储耦合方式、充放电倍率、系统集成度、根据场景的系统设计优化、消纳方案设计等、相关安全监测、消防系统(包含火灾预警)、泄压阀等措施,消防标准满足情况。

系统设计拓扑图展示

3、技术创新点

快速调频调压、电池诊断、高防护防腐、高海拔应用、高温极寒、先进的安全设计等。

4、项目运行情况

包括发电资源消纳情况、储能充放电次数、电网调度、电网支撑作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绿电交易等情况。

5、商业模式与经济性分析

商业模式(辅助服务、削峰填谷等)、资金来源(自有资金、融资等)、项目造价、收益分析、投资回收期等。

二、项目亮点

梳理总结本项目的典型性/创新性,示范意义、社会价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广价值/应用前景。

三、问题和经验

总结本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258666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