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2〕14号),加快构建以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引领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国家技术创新平台的重要后备力量,更好地支撑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科技厅制定了《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4月17日
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试行)
(送审稿)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2〕14号)等精神,拟实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行动,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部署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按照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体系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
(二)功能定位。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是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形式,是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以引领支撑产业技术进步、服务行业创新发展为目的,集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孵化为一体的“体系化、任务型、市场化、开放式”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是省级技术(产业)创新平台的标杆、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样板、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重要后备力量。
(三)建设目标。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和我省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以及“科大硅谷”等创新资源集聚区,瞄准一个、建设一个。2023年,首批组建20家左右,形成创新示范效应;到2027年,组建100家左右。依托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支撑引领我省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产业创新共性服务。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等资源,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技术路线图研究编制,组织征集凝练行业技术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为产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共性技术、检验检测、成果应用、资源共享、人才培训等服务。
(二)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聚焦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及传统产业升级创新需求,以市场化为导向、重大任务为牵引,有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研制一批引领、替代的重大创新产品。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技术转移、试验验证、中试孵化、成果对接交易、投融资服务等平台。积极运用“羚羊”工业互联网科产平台等,开展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和工程化开发,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探索“三新”(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场景应用等服务,转化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加速高端人才引育集聚。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对接合作,打通引才引智通道,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着力培养优秀青年创新人才,打造开放人才生态圈,加速人才向企业集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五)深化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通过人才交流、合作攻关、共建平台等方式开展合作交流和资源对接;在国内外创新资源密集区布局科技合作节点,采取并购、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建设研发或转化机构,引进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打造“创新飞地”。
三、组建形式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采取“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由龙头(骨干)企业或名校名院名所等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组建;实行政府资金引导,牵头和共建单位、市场基金以及金融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
(一)培育新建一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产业创新类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名校名院名所等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共建研发转化类产业创新研究院。
(二)整合转建一批。鼓励全省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资源相对集中的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对标提升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
(三)精准引进一批。引进、吸引与我省产业匹配度高的省外名校名院名所名企、院士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或团队在“科大硅谷”等创新资源集聚区设立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
四、标准条件
(一)组织形式。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具备有效的治理结构和新型管理体制机制,投资主体或共建单位不少于2家,且共建方须有企业参与,原则上以法人实体运行。以企业牵头组建的产业创新研究院对是否独立法人实体不作统一要求,但必须是相对独立机构,具有独立场地、设备和人员。
(二)牵头单位。牵头组建单位须是安徽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实体;以企业牵头组建的非独立法人机构,依托单位须是注册地在安徽省的龙头(骨干)企业或省外龙头(骨干)企业在安徽省设立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申报单位及其法人应为非失信单位或人员。
(三)基础条件。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原则上拥有研发场所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含租赁,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以网络设计开发为主的可适度放宽。
(四)研发投入。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近3年每年研发投入原则上占研究院当年总收入比例不低于30%且年均不低于1000万元;由企业牵头组建的非独立法人机构,依托企业原则上近3年每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3%或年均研发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农业类企业牵头的可适当放宽)。
(五)研发人员。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或科技领军人才,原则上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专职人员须达到100人以上,占全院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70%。
(六)创新能力。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或依托单位(非独立法人实体)拥有所在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承担国家或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经验,或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七)绩效指标。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运行后,在加强产业创新共性服务、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原则上每年完成的目标任务须达到下列7项指标中的4项以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攻关任务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新获批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其他方面成效指标可适当放宽。
1.攻克产业(行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5项以上;
2.征集并成功解决行业技术需求10项以上;
3.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少于300家(次);
4.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2家;
5.研发转化科技成果不少于30项,或引进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个;
6.引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博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以上)或团队不少于3名(个),或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才30人以上;
7.“四技”收入占当年经营性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60%。
对牵头组建单位注册时间不满2年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上第(四)、(五)、(六)条可适当放宽,下一步在组建期内逐步达到标准。
五、组建程序
(一)凝练“榜单”。省科技厅结合标准条件、目标任务等,面向各市、十大新兴产业专班、“科大硅谷”等广泛征集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需求,组织专家对征集的项目需求进行梳理凝练、专家论证,依据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择优遴选形成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榜单”。
(二)“发榜”“揭榜”。由省科技厅发布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申报通知和“榜单”,牵头组建单位负责编制组建方案,提出“揭榜”申请,经所在地省辖市科技部门审核,报经省辖市政府或省有关主管单位择优向省科技厅推荐。一般命名为“***(产业领域或综合类别)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
(三)评议论证。省科技厅牵头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产业创新类(企业牵头)、研发转化类(名校名院名所等牵头),分类对组建方案等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议,进行现场考察,形成综合评议意见。
(四)批准组建。省科技厅综合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规划布局以及综合评议意见,提出拟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名单,经厅党组、厅务会议审定、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批准组建,并报省政府。组建期一般在两年内。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引进和组建的,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单独申报审定批准。
六、政策支持
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享受《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2〕14号)相关扶持政策,通过重大平台、项目、人才、资金(基金)一体化配置,统筹集聚创新资源予以支持。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以市为主建设,以组建单位和市县投入为主,省依据其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产出绩效等情况给予支持。其中组建期,省依据其建设规模、项目推进和研发投入等情况,分档给予研发经费补助或定向科技项目支持;运行期,省依据创新成果产出等绩效,择优分档给予研发经费补助或定向科技项目支持;省支持额度不高于市县支持额度。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引进或组建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省市可通过“一院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共同给予支持。
(二)强化创新资源统筹。优先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以“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式,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等给予其单独申报资格。建立面向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定向征集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机制,支持其参与有关科技和产业规划、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引导省新型研发机构等专项基金采取直接参股、设立子基金、项目投资等方式,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和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积极融入“科大硅谷”建设,汇聚对接各类创新资源。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积极融入“羚羊”工业互联网科产平台,开展线上研发、线上转化、线上对接,拓展科技成果应用场景。
(三)加强人才激励支持。赋予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自主荐才权”,省有关科技人才计划优先给予申报、倾斜支持;对产业创新研究院引进的高端科技人才优先认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有关人才称号。积极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选派人才参加中科大科技商学院培训学习或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赋予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创新方向选择、科研立项管理、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政策措施,支持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市场化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
七、组建运行
(一)组织领导。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由省科技厅牵头规划布局组建和管理,市、县(市、区)政府和省有关单位负责培育遴选、择优推荐,组织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科研力量牵头或参与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协调解决组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行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运行后,按年度分类别开展绩效评估,对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予以摘牌。绩效评估注重目标导向、任务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考察对产业创新发展的贡献度等情况。将参与“科大硅谷”建设、“羚羊”工业互联网科产平台、科大商学院运行等我省重大创新部署情况作为绩效评估重要内容。评估结果作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享受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号)和《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2〕14号)精神,指导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坚持市场化运营机制,按照权责明确、科学高效要求,建立健全与定位、目标和任务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
附件
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方案编制提纲
一、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落实国家、省重大科技部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孵化、高端人才引育集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意义。
二、组建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牵头单位及共建单位概况,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现有基础条件等。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院的目标定位、主要发展方向;研究院的发展战略与运行思路;研究院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等。
四、管理与运行机制
研究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责;已经或拟采取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市场化运营情况等。
五、组建方案
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周期与进度安排、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经济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附件
章程、其他配套文件、合作协议等。